为持续贯彻落实国务院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要求,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,适应编程竞赛环境,推广编程教育与智能编程知识技能,激发队员学习积极性,以赛促学、选拔优秀梯队队员,经研究,决定举办第五届 “天骄杯”编程挑战赛。具体规则如下:
一、大赛简介及参赛项目
天骄战队简介:天之骄子,不骄不躁Tianjiao Cyber Security Team 战队名称源自《汉书·匈奴传上》“南有大汉;北有强胡。胡者:天之骄子也”,寓意“天选之才、谦逊进取”,特指有才能、敢创新的青少年。战队成立于2020年,隶属于沛县杨屯镇中心小学,专攻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青少组CTF及编程赛事,口号为“天之骄子,不骄不躁,狭路相逢勇者胜!” “天骄杯”作为战队核心赛事,已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拓展为综合编程赛事,本届赛事聚焦编程能力与团队协作,旨在选拔拔尖人才,备战高阶赛事。
参赛项目 图形化编程(Scratch)、Python、C++、网络安全(基础知识)
二、参赛对象
全体学员,按项目及年级分组如下: - 图形化编程:分小低组(1-3年级)、小高组(4-6年级); - Python、C++:不区分组别(限4年级及以上学员参赛); - 所有组别均包含理论知识与编程实战内容,网络安全基础知识融入各项目考核。
分区说明:参赛学员按区域信息分为 A区、B区,具体分区名单赛前公布。
三、参赛环境
1.线上初赛平台:指定在线OJ编程竞赛系统(赛前公布具体链接); 2. 线下复赛及决赛平台:ISC训练平台线下系统、蓝精灵战队OJ题库系统(线下部署版);
2. 设备要求: - 线上初赛:自备电脑,需安装谷歌浏览器(90.0版本以上)或火狐浏览器(88.0版本以上),操作系统Win10及以上,内存8GB+; - 线下复赛/决赛:统一提供设备,配置同上,学员可自带键盘(需提前报备)。
四、比赛方式及流程 本届赛事分:线上初赛、线下复赛、线下决赛三轮进行,具体安排如下:
(一)线上初赛
1. 时间:7月11-7月14日(ISC训练平台);
2. 形式:个人赛,A区、B区同步开赛;
3. 内容:共6道编程实战题,覆盖对应组别知识点(图形化、Python、C++分别命题);
4. 分值:总分240分(每题分值根据难度浮动,40-50分不等);
5. 晋级规则: - A区前6名直接入围线下决赛; - B区前16名晋级线下复赛。
(二)线下复赛
1. 时间:7月17日B赛区(时长40分钟);
2. 形式:个人赛,仅B区晋级学员参加;
3. 内容:共3道编程实战题(难度高于初赛,侧重综合应用);
4. 分值:总分300分(每题100分,按完成度分步给分);
5. 晋级规则:前6名晋级线下决赛。
(三)线下决赛
1. 时间:待定(另行通知,时长120分钟);
2. 形式:团队赛,由A区6名+ B区复赛前6名,共12名学员组成;
3. 组队方式:12名学员通过抽签分为4支队伍,每队3人,队员可自由选择擅长语言(图形化、Python、C++)协作;
4. 内容:题数随机(不限数量),涵盖算法设计、综合编程、网络安全实战等,侧重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;
5. 分值:不设满分上限,按题目完成质量、效率计分;
6. 胜负判定: - 以队伍总分排名,得分最高者为冠军; - 若总分相同,加时30分钟进行1道附加题比拼,直至分出胜负。
通用流程: - 各轮比赛前15分钟进行检录,学员需凭参赛证登录系统; - 比赛开始后可自由安排答题顺序,系统实时记录提交结果; - 比赛结束后系统自动收卷,成绩于24小时内公布。
五、奖项设置
1. 编程“代码之星”奖牌:授予线下总决赛冠军队伍的3名队员,表彰其顶尖编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;
2. “算法能手”奖牌:授予进入线下复赛但未获“代码之星”的所有学员(包括B区复赛16人及决赛非冠军队伍成员);
3. “编程新秀”奖牌:授予所有参与线上初赛但未晋级线下复赛的学员;
4. 所有获奖学员均颁发对应荣誉证书,冠军队伍额外获得定制奖杯及奖品。
六、其他事宜
1. 参赛学员需严格遵守比赛纪律,服从组委会安排,特殊情况需提前3天向组委会申请(联系人:古木老师);
2. 严禁任何作弊行为(包括替考、抄袭代码、场外求助等),一经查实,取消比赛资格及未来1次参赛权限;
3. 线上初赛未在规定时间参赛且未提前报备者,视为弃赛;线下复赛/决赛弃赛者,取消所有奖项评定资格;
4. 本届赛事为内部训练赛,不收取任何费用,交通及食宿自理(线下赛提供场地及设备);
5. 技术咨询:古木教练;报名及分区咨询:小易教练、龙井教练、凌枫教练。
本规则最终解释权归第五届“天骄杯”组委会所有,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。
中小学生ISC训练平台